一位可亲可敬的老人-博天堂在线开户

编辑: 高媛媛 2021-02-25 09:47

冯爱月老师是一位年已98岁高龄的可亲可敬的老人。我和她相识相知起于她的长子谷先生。1958年秋谷从另一所中学转入我就读的雨花台中学同一个班级中。通过交往知我俩同岁,而且他母亲冯老师曾在我就读过的四松庵小学当过老师,更增加了一份亲近感,后来临毕业时又被班主任于长江老师推荐考入机电学校,友情就更深了,成了结拜兄弟。 

冯老师个子不高,只有1.55米上下。圆脸庞,面皮白净,梳着齐耳短发,说话慢声细语,待人极为和善,只要一经接触,就知道她是一位极有涵养的知识女性。由于与谷的交往深入,知冯老师出身于苏北一位书香之家,受过中等以上教育,成年后嫁入当地的旧军人家庭,过了几年好日子。解放后家庭解体,无奈之下,扛起了扶养三儿一女的重任。为了生计只得走出家门,身负沉重的政治压力,先从小学代课教师做起,先在四松庵小学当代课教师,每月只有20多元工资。1960年后调到花神庙小学才转为正式教师,每月工资也只有30多元。由此可见,她中青年在儿女都未工作还在读书时肩上担子有多重!不但没有被压垮,反而挺了过来,这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吗?

冯老师让我终身不忘的事是1964年夏我中专毕业分配到济南工作前的一段往事。当年8月10号左右,我去她家辞行,言谈中问及我的行李准备的如何,我只好实言相告,家里穷没有什么可准备的,又问起我衣服怎么装,我一脸茫然,说什么也没有。她听后二话未说把家中仅有的一口旧皮箱倒出来递给我,对我说:“家骅,我家情况你也知道,我没有能力帮你什么忙,只有这口旧皮箱,你拿去总能装些衣物,算是我们全家的一点心意吧!″我见此情此景,推托一番只得收下。每当想起这段往事,我岂能忘?    

春节期间回忆起这段往事,想起了她小儿子留给我的电话号码,找到后随即与之通话,问起他母亲的情况,告诉我仍健在,由此产生了前去探望的念头。算好日子,我邀请了一位在南京的中专同学于2月23日上午按志明提供的住址看望了冯老师。

冯老师命运一生多舛,年青时丧夫,中年时又失一子,老年时又遭丧女之痛。1965年二儿子志持初中毕业,由于家庭出身之故升学无望,只好报名支援新疆。1967年文革中在一次武斗时被打死,尸骨无存,这是中年时的一次打击。早几天通话时才知道她的女儿志捷于三年前因患心脏病去世,享年七十岁,白发人送黑发人能不悲伤吗?大儿子志扬随妻去美国定居,小儿子志明家住高层楼房,出入不便,好在女婿孝顺,没有嫌弃老人,扛起了伺候老人的重担。目前她和女婿共同生活。还好,冯老师虽年事已高,仍能自理,头脑清晰无大病,这是她最大的福气!看她的言谈举止,成为百岁老人绝对没问题!

在与冯老师谈话中忆及她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四松庵小学任教时的一些往事仍思路清晰,其中有两件事我记心中,其一,在四松庵小学北边有一个叫叶家套的小村庄,她在这个村庄家访时路过一个草窝蓬,里面住着一个蓬头垢面的小男孩,她见了为之一惊,仔细问后知道这个男孩叫车应宝,父母双亡,姐姐送给人家做了童养媳,为此成了孤儿。有时邻人看不下去了,就给他一点吃的充饥,更别提上学了。她回校将此情况向校长作了汇报,得到校长同情,把他接到学校给小孩找了住处,吃饭跟着老师们同吃,安排他上了学。几十年后她在雨花路上碰到他,冯老师已不认识他了,是他领着一个小姑娘走到她跟前,亲热地喊:“冯老师,还认识我吗?我是车应宝呀!"随即把小女孩搀到冯老师面前,对小女孩说":快叫师太太,当初不是她救了我,我早死了,那来你呀!快叫人呀!″这时她才回忆起这件事。其二,每遇雨雪天气,家远的同学中午不回家,她见了就把从城里带来的午餐一半斤大饼与学生分食。下午放学还要手扶树棍当拐杖,脚踩泥淋的小路去学生家为学生补课。说到此处,怎不使人对那年代的老师充满敬意呢!

聊到她的长寿之道,她说她不会抽烟更不会喝酒,一日三餐是家常便饭,吃饭只吃六成饱,多吃素莱和水果,适当吃点荤腥。按时睡眠,晚上早睡早上早起。天气好了,家门口附近走走,有时看看书报,但时间不能长,不然眼睛受不了。更主要是心胸要宽,要能盛事。请想如果她心胸不宽,怎扛住青年丧夫中年失子晚年又经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丧女之痛呢!?  

冯老师是一个平凡的女性,她的平凡中透出了不平凡,在她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经历中,她的高尚品德不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我衷心祝福她福寿绵长,幸福安康!    


标签:

网站地图